標題:

三國時代關羽、張飛、馬超的資料?

發問:

三國時代關羽、張飛、馬超的資料?(簡短生平) (最好有圖)

最佳解答:

關羽(?-219年),約生於東漢桓帝年間,字雲長,本字長生,河東解縣人(今山西運城市),東漢末年(有人認為包含三國時期)劉備勢力的重要將領。關羽最爲特殊之處是其死後受民間推崇,又被歷代褒封,直至「武帝」,故也被稱為關聖帝君,簡稱關帝君、關帝。佛教界一般奉其為護法神之一,稱為伽藍菩薩。民間普遍認為關羽與劉備、張飛是結義兄弟,關羽排行第二,俗稱其為關公、關老爺、關二爺、關二哥等等。 關羽 家庭 子女: 關平,關羽長子,跟隨關羽征戰,與關羽一同被斬於臨沮。 關興,關羽次子,少已有名,深得諸葛亮器重,弱冠後擔任侍中、中監軍,數年後死去。 關氏,關羽之女,孫權曾為子求婚,遭關羽所拒,並辱罵來使。 孫: 關統,關興長子,妻為公主,官至虎賁中郎將,卒,無子。 關彝,關興次子,關統死後承襲其位。 生平 關羽幼年時,熟讀《左傳》,美髯,人稱「美髯公」。中平元年(184),關羽在家鄉犯法,逃亡到涿郡,時逢劉備在招兵買馬,與其相談,甚為投機,便投到了劉備的旗下。接著他隨劉備和張飛一起轉戰南北,參加數十次大小戰鬥,從來都不怕艱難。而關羽的一生,最重情義,誓言。自年輕時投奔劉備,便終生不變初衷,至死不渝。他是中國「義」的典型。關羽也是唯一被佛家,道家,儒家三家崇拜的神,佛教把他當成是護法。道家儒家把他當成是「忠義」的象徵,尊稱為「關聖帝君」。至今,全國各地的「關帝廟」仍香火鼎盛。 張飛: 張飛(?-221年),字益德,涿郡人。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。當劉備投靠曹操時,飛被拜為中郎將。曹、劉決裂後,備先走河北依附袁紹。紹敗後則往依荊州劉表。建安十三年,曹操大軍南征。劉備逃至當陽長阪坡被曹軍所擊,備棄妻兒而逃。張飛以二十騎後拒曹兵。 其後劉備入蜀,張飛被委派攻打巴郡。當時巴郡太守嚴顏堅決守城,但最終為飛所生擒。在資治通鑑中描述了二人相見的情形。 在益州平定戰中,張飛因屢立奇功而拜為巴西太守。劉備稱帝後遷為車騎將軍。 張飛為人敬重君子而輕辱其部下。最後被其帳下部將張達、范彊所殺。 馬超: 馬超(176年-222年),字孟起,扶風茂陵(今陝西興平東北)人,三國時期蜀漢的著名將領。 初平三年,其父馬騰受封為征西將軍,屯郿縣。後騰襲長安,兵敗出走西涼。建安十三年曹操任丞相後?積極南征,但對關中和西涼的割據勢力終不放心,對馬騰父子尤其戒備,馬騰舉家遷至鄴城,只留超以領其軍。 建安十六年,曹操西討漢中張魯。關西諸將疑操欲對其不利,遂以馬超、韓遂二將為首起兵抗曹。兩軍在潼關對峙月餘,最後曹操以離間計引起馬超、韓遂二人不和。關西軍大敗,馬超逃至涼州。 馬超兵敗後重整旗鼓,攻打隴西一帶。其後兵敗投靠張魯。而曹操亦於建安十七年誅殺其父馬騰,夷其三族。三國演義中,曹操是先殺馬騰,而後超起兵為父報仇。這是羅貫中希望突出馬超之起兵乃為父報仇。而另一方面亦可把曹操寫成為陷害忠良的奸臣。 建安十九年,張魯部將楊昂因忌馬超才能,而屢屢向魯進讒。馬超恐張魯對其加害,遂投劉備。適備圍成都,超遂自請為先鋒以攻城。城中軍民大驚。 劉備稱帝後,拜馬超為驃騎將軍,領涼州牧,進封斄鄉侯。 蜀漢章武二年,馬超病逝,享年四十七歲。

其他解答:

後來劉備入益州,張飛曾與趙雲阻攔孫夫人帶劉禪回吳。不久劉備與劉璋反目。213年,張飛與諸葛亮、趙雲領兵分軍入蜀增援。當張飛率軍到達江州時,遇上劉璋大將嚴顏,嚴顏被張飛生擒,拒降的豪氣感動了張飛,被張飛引為上賓。大軍繼續分定諸郡縣,在德陽陌下打敗張裔軍。後推進至成都,與劉備會合。劉備取得蜀地,賜張飛黃金五百斤,銀千斤,錢五千萬,錦緞千匹,領為巴西太守。 [編輯] 巴西太守 215年,曹操佔有漢中,魏將張郃率軍進入益州東北部的巴西,想遷徙當地居民到漢中,便進軍宕渠、蒙頭、盪石。張飛出兵抵抗,兩軍對持五十多日。後來,張飛率精兵萬多人,邀張郃軍於瓦口交戰,因山道狹窄,前後不能相救,張郃大敗,棄馬與十餘人爬山退還南鄭,成功保住蜀土。 217年冬天,劉備北伐漢中,派張飛與馬超、吳蘭等人攻打武都郡,與曹將曹洪對峙,可惜吳蘭被打敗,張飛撤退(詳見漢中之戰)。219年,劉備成功據有漢中,自稱漢中王,本來眾人都認為劉備會任張飛統領漢中,而張飛也有此希望,但劉備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,拜張飛為右將軍,假節鉞。不久,關羽被孫權所殺。 [編輯] 密謀被殺 221年,劉備稱帝,張飛遷為車騎將軍,領司隸校尉,進封西鄉侯。同年,劉備稱為關羽報仇,東征東吳,張飛在閬中準備出兵會師江州。臨近出發時,被其麾下將領張達、范彊(彊音「強」,qiáng)謀殺,更帶同其首級奔赴孫權。劉備聽到張飛營都督署名的急報上奏,大叫:「噫!飛死矣。」260年九月,追諡為桓侯。 初時,曹操為知道關羽有沒有久留的心意,較張遼用人情試。張遼問關羽,關羽嘆息道:「我極知道曹公待我厚愛,但我受劉備將軍的厚恩,發誓共死,不可背棄。我終不會留下,我要曹公立下功勞才離去。」張遼便向曹操表明。現在關羽刺殺顏良,曹操知道他會離去,反而重加賞賜,想要留住他,但關羽盡封曹操的賞賜,留書告辭,回到劉備身邊。曹操左右欲追殺之,不過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阻止。民間文化把這一段故事叫做「千里走單騎」。 編輯] 威震華夏 219年,劉備稱漢中王,封關羽為前將軍,假節鉞。同年關羽進攻荊州北部樊城,曹操派大將于禁援救,時大雨令漢水暴漲,于禁所率領的七軍都被大水淹沒,關羽乘座大船進行攻擊,于禁因為窮迫,於是向關羽投降,龐德則被關羽所獲,因不向關羽投降而被關羽殺害,關羽還進一步圍困曹軍大將曹仁於樊城,並另派遣軍隊包圍襄陽。當時曹操治郡下許多義軍早已受關羽遙控,更有許多叛亂都想引關羽為援,關羽威震華夏。 [編輯] 敗走麥城 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十月,曹操欲自許遷都避關羽鋒芒,司馬懿、蔣濟等勸阻,認為孫權必然不願看到關羽坐大,可聯合孫權牽制關羽。孫權果然因為覬覦荊州而襲擊關羽後方。曹操仍不放心,動員徐晃、張遼等將,及袞州刺史裴潛、豫州刺史呂貢等率軍救援樊城,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。而孫權也動員所有主力部隊,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,並親自率軍前往荊州以為後援,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、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,孫權手下呂蒙、陸遜等遂次第攻陷荊州各地。 211年(36歲),馬超與韓遂等多位軍閥起兵反曹,率領十萬人馬(包括漢兵、羌兵、胡兵)進逼至潼關。曹操使用離間計,令馬、韓內訌,加上曹操戰術成功,馬超大敗(詳見潼關之戰)。曹操想乘勝追擊,不過因田銀、蘇伯於河間作反,所以退兵。但其父馬騰及家人卻因馬超起兵,為曹操所殺。 213年(38歲),馬超再度起兵反曹,更殺了涼州刺史韋康,佔據冀城,自稱征西將軍,領并州牧,可是他挾持名士賈洪、殺害韋康、閻溫等行為令他失去人心,不久便被楊阜、姜敘、梁寬、趙衢等擊退。之後也有過小規模的戰事,都被曹軍打敗。惟有帶着從弟馬岱、部將龐德投奔漢中依附張魯。馬超求張魯發兵給他進攻涼州,但每次也無功而還。張魯並不信任馬超,派手下楊柏監視馬超,馬超便從武都逃入氐中。 214年(39歲),馬超自度與張魯相處不合,加上知道劉備正將劉璋圍於成都,於是殺死楊柏並密書於劉備投降,劉備大喜,成都內人人震驚。劉備成功佔領益州後,封馬超為平西將軍,駐於臨沮,為前都亭侯。後又參加北伐漢中,但不成功,與張飛先撤退(詳見漢中之戰)。

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+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

4E350C6F06A145F0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tefdx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